说起数字化,是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的,数字化概念最早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,随着2000年硅谷泡沫而沉寂,这个时间段,也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第一阶段,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一些互联网公司,比如亚马逊、谷歌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网易搜狐新浪等,就是在这期间创立,2000年硅谷泡沫,也是互联网泡沫。之后互联网进入新的阶段,也就是2.0时代,facebook出现,各类用户产生内容的平台出现。
2007年,乔布斯推出苹果手机,同年,谷歌推出安卓系统,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明确数字化转型概念最早在2012年左右,2015年左右许多国外的信息技术及软件公司开始大规模使用这个概念。2015年,国家制定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正式把“互联网+”纳入国家发展战略,2016年,美团王兴提出了著名的“互联网下半场”,202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了“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”倡议,十四五规划中在“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、推动经济体系优化”这一目标中,也明确将“加快数字化发展”列为了重要指导方针,后面,数字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。
可以这么说,信息科技的发展,带来了信息(数据)传递效率的极大提升,互联网依托于这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,改变或者重构了一些依赖信息(数据)传播的传统行业,比如报纸、婚恋、交友等,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,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越来越深入,不再局限于原有信息(数据)的传播,一方面,在经济的各个环节产生更多的信息(数据)源,比如各类传感器的发展,让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数据化,视觉技术的发展,让自动驾驶成为可能,LBS、大数据的发展,让精准推荐得以实现;另一方面,互联网的运行逻辑也开始对传统行业产生影响,并带来改变;
更多的信息(数据)源,这点非常好理解,现在很多企业的数字化,尤其是生产型的数字化,就是在这个方向去做,那互联网的运行逻辑怎么对传统行业产生影响呢?
互联网的运行逻辑和传统行业有什么不同?我们可以想象以下这些场景和现象:
互联网的运行逻辑,总结起来,是两点,一是“以用户为中心”,二是“用数据来治理”,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、组织结构、业务流程、薪酬体系等都是围绕以上两点来运作,通过“以用户为中心”来满足用户的价值需求,通过“用数据来治理”来满足效率提升和体系迭代的需求;而传统企业,更多是围绕业务来运行,是“以业务为中心”来进行企业文化、组织结构、业务流程等板块的规划,在管理效率上,更多依靠“人治”来实现。